名家艺韵 欢迎您 请认准我们的官方网站:www.mingjiayiyun.com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书画名家
微拍堂
收藏空间
传统非遗
鉴赏
明星天地
直播空间
公益频道
综艺频道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绽放 2022 | 中国当代优秀女画家线上微展
0
发布时间:2022-03-10 浏览数:1903

荣宝斋在线 

0.jpg





在中国当代水墨领域,女性画家是中国画坛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社会多元化的环境中,中国画领域涌现出大批优秀女性画家,她们是当代画坛的生力军,并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上,在中国画的学术及未来发展中,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荣宝斋在线在“三八”节来临之际,特推出“绽放 2022|中国当代优秀女画家线上微展”,以中国当代具有一定影响力及学术成就的女艺术家为主,通过互联网形式,以荣宝斋在线为展示传播平台,向中国大众展示中国当代优秀女艺术家的风采与艺术情怀。

本次活动以线上展览、微拍的形式,向大众展示中国当代优秀女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展示,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女性艺术家们的独特艺术视角与她们对时代的感悟,及对艺术的追求。 


1.jpg




荣宝斋在线特别邀请


张金玲、张桂徵、王绿霞、赵澄襄、孙玉敏、姚思敏、韦红燕、杨爱群、安佳、庄道静、李青稞、范一冰、李静、陆虹、张玲丽、杨平、许莹、袁玲玲、杜雨霞、王迪、王严、程灿、纪琳、段皎、梅婉婷、牛文娟、韩莹、蒲玉杰。

(按年龄排序)




图片

张金玲

图片

2.jpg

张金玲,宁静而温和,欣赏她的作品,就能体会到她内心深处的自信与独立。经过20多年的不断磨砺,她在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合西方的艺术技巧,创造自己独具特色的作品。她的彩荷系列作品,正是内心世界的完美写照。旷达的诗性和博大的意象并存,艳而不俗的荷花,亦或饱满鲜明的荷花写生,都能感受到作者诗性的笔墨意蕴和纯正的品格观念。

张金玲以她的彩墨语言为载体,感受大千世界,阐述价值观,表达高洁的精神气度。她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表现对象的理解变幻成色彩与线条,塑造一个万千气象的彩墨世界,成为我们摆脱精神桎梏的宁静世界。


品欣赏

3.png

4.png



图片

张桂徵

图片

5.jpg


生活的诗意是工笔花鸟画艺术创新的无尽宝藏,心源无障和心通天宇是艺术作品生命所在。
她如蜜蜂一样不知疲倦的在花丛中徘徊,如蝶儿般迷恋争艳吐香的百花,又如鸟儿那样依恋旧林,觅新枝。无论刮风下雨、黎明黄昏、花开花落、阴晴圆缺,总见她抱着画板、画夹、纸绢行走在写生的途中,总见她在自然的诗性怀抱里铺开素纸卷卷。于是她的心与蜂儿、蝶儿、鸟儿一起飞翔,她的神与百花草木同舒展,心神专注地进入了老庄“燕飞鱼跃”,与天地万物共舞之境。这时,你看她的白描,如春蚕吐丝,气韵淡定从容;她的渲染如晨露雾霭,润泽沁透万物,把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天道自然”情景写成了的诗意。

品欣赏





王绿霞

8.jpg

读王绿霞的画,像听一曲《二泉映月》,像品一杯西湖龙井,像回到明清时代苏杭城里被芭蕉绿竹深围的闺阁。多种多样的题材,传达着多种多样的真情与遐想,让人产生多种多样的感受。

她的画,总是弥漫着一缕诗情,一丝淡香,一种红火和一种宁静;她的画绝无大江东去的拍天豪情,但却有一种永远荡漾于心头的淡淡余香。

水墨艺术之所以能够激活个性的生存状态,就在于艺术作品必须成为人文关怀和自由生命的物化。王绿霞的水墨人物画似乎都在无声地传达这一艺术追求,她总是以顺应性情为前提,率性自由地画着,她画充满温情的人间世界和她心中的那个诗意悠然的桃源世界。



品欣赏





图片

赵澄襄

图片

11.jpg

赵澄襄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潮汕情趣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她主攻工笔重彩和小写意。吸取营养是多方面的,有民间剪纸的特点,有版画的力度,有现代艺术的装饰美。她的艺术是兼容和植根于民族民间土壤上培养出来的灿烂花朵,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杨之光


品欣赏







图片

孙玉敏

图片

14.jpg



当今中国艺术评论大家邵大箴等无不对孙玉敏教授的人品、艺品交口称赞。我认为,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特性,独创性。正是她的鲜明个性,鲜明的特点,才有今天的成就。

夸张变型又不失度。她所描绘的人物,都是神似不完全形似,即使描绘宋庆龄这样伟大的人物,画面上也没有宋庆龄照片那么漂亮,不是让人感觉倾国倾城、闭花羞月、沉鱼落雁的美,而是描绘她胸怀天下、正义凌然、慈怀万众,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舍我其谁、淡泊淡定的精神世界。具像具形不容易,变型更不容易。工笔画不是漫画,也不是丰子恺的情趣画。要变成味道、变出情趣、变成精神,这才是孙玉敏教授艺术的精髓。

淡墨淡彩又不失丰富。浓墨重彩的工笔画是传统的,至今很多人都选择这样表现方法,说明是有生命力的。浓墨重彩运用得好,很容易产生视觉的冲击力,很容易被人接受。淡墨淡彩就很难表现,像小桥流水,轻歌曼舞,娓娓道来,轻轻的慢慢的。你要用眼、用脑去慢慢地玩味、品味,渐渐地升温、沸腾,从而长久地回味、哲思。

清水出芙蓉,淡墨见精神。罗丹说:“形体表达内在的精神”。“一切都是思想”。艺术本身就是精神层面的,一般的艺术也能给人愉悦,也能陶冶性情。高雅的艺术陶冶人的精神,给人以启迪、思考。又是一种境界。

品欣赏





图片

姚思敏

图片

17.jpg

经过几个月的孕育,我开始着手创作。我前后根据龙泉山元宝镇的唐代石刻造像写生作品画了四幅四尺整纸的作品《千古流芳》《隋唐往事》等等。这几幅作品是缘于刻有造像的岩壁上一些盛开的小花儿给我的触动——一边是历史与人文的精彩,它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美感;一边是自然的生命附着其上,陪伴着这段历史。千百年来花开花落,古老的历史便与新生命的绽放融于一体又相得益彰。我的画题《千古流芳》《与花相伴》,便记录了这段自然力量的启发。以南龛石窟为主题的这几幅作品,更注重尊重自然本身的山水地貌,就是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镶嵌在一起。让两种美感叠加,有自然的美感,有笔墨的美感,有文化遗存悠久的历史感,争取在一幅画里让人感受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经常强调艺术创作的有感而发。不管采用什么艺术形式,只要内心真有感触,发出来时总会得到观众的理解和认可。无论从事绘画、书法还是文学创作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在掌握一定的基本技巧的前提下,从内心出发,深入挖掘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它总会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而这一效果也总是能够立得住脚,能够抓住观众。以自己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回头来看,凡是自己在有感觉有创作冲动前提下完成的作品,总是更受观众欢迎。

 文/姚思敏


品欣赏





图片

韦红燕

图片

20.jpg

“回到人生主题”,其哲学意味不言而喻,在韦红燕的作品中,则更多体现在本质意义上,对文化视野的拓展,对人生内涵的升华,将艺术灵感、激情与创造聚焦于“人”的“本我”,在风格化的意象中,显示出人性的丰富和情感的多样。无疑,这是画家对艺术主题与现象世界重新审视与重新发现的结果;而“回到人生主题”,作为一种尺度来衡量现实世界所必然产生的理性知趣与浪漫感性,则始终导引着画家尝试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情绪、情感来编缀富有意味的梦幻迷离画面,它因此又必然地颠覆了因袭甚久的传统浪漫和诗意情调。

品欣赏





图片

杨爱群

图片

23.jpg


杨爱群绘画作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东方女性的典雅与细致的审美情趣,她的作品题材体现着传统与现代、哲理与诗情的统一。画面中常以柔情中见含蓄,祥和中见清新,艺术风格也是笔墨之中常在水中云游,浑厚华滋,或灿若云霞,或不谙世俗噪杂的恬静。


杨爱群作品多以女性人物题材为主,在技法上她墨以破用——而生韵,色以清用——而无痕;画面中去浮华艳丽,常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她的画中无论是人物、花鸟,作品均清新、温润而纯真敦厚、凝重朴实、并充满着朦胧神秘的禅意、梦境、幻影,及对生活真、善、美不停的追求与向往。这正是艺术家生命的实体与感悟及心性的再现。


品欣赏





图片

安佳

图片

26.jpg

近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写就了一部人类探索宇宙的绚丽史诗。每一个重大节点,都是镌刻在中国人记忆中难忘的瞬间。

如何将这些精彩的飞天时刻浓缩在一幅画作中?画家安佳决定采用三联组画的形式,将当时进入太空的11位航天员囊括其中,并以纤毫毕现的描摹,细腻写实的工笔画,呈现出科学的精确与严谨。

安佳搜集了近千张航天员照片,为每位航天员画了十多幅草稿,精心选择最能展现个人形象的独特瞬间。

为了保证科学细节严谨无误,就连一块小小的气压表,安佳也不惜费尽周折,找来实物的照片,细细描摹。

历经8个月时间,这张长达6米的画卷徐徐铺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壮丽图景跃然纸上。


品欣赏





图片

庄道静

图片

28.jpg

庄道静的画给我突出的印象是极有品位、极有艺术格调的。她画中主要表现女性人物、现代青年女性和唐代宫廷侍女。她之所以选择这些题材,是因为她认为现代青年女性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她比较熟悉。通过画当代女性的内心世界,画她们对未来的憧憬,来表现她对当下现实的一种思考与关注。


中国画,尤其是工笔重彩画,适合描绘祥和、宁静的场面,表现抒情的氛围。当然,这种题材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流于纤弱阴柔或染上胭脂气,而失去健康的格调和趣味。庄道静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她笔下的女性人物既妩媚多情,又健康质朴,显得格调不凡。与之相应的是,庄道静在立意、构图、造型、着色上有自己独特的匠心。她用精致、柔细的线勾画轮廓,用色彩与其巧妙结合来组成版块。她善于用色彩,注意浓淡的呼应、交响、虚实的微妙变化,使画面富有起伏曲折,产生似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她的画是经得起琢磨的,大的“势”和局部的“质”都耐人寻味。

文/邵大箴


品欣赏





图片

李青稞

图片

31.jpg

出生于60年代的人对崇高的、理想主义的情怀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当然不是“假大空”的样式,是一种对美的东西的向往和追求。1987年我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画院,一直致力于工笔人物画创作。多年来我创作的人物以青年题材作品居多。2014年我想创作一幅工笔画人物画作品,表现几个90后大学生骑单车去拉萨的主题《去拉萨》。近几年每逢夏季,就有成千上万的青年沿着川藏线、滇藏线骑行去拉萨,途中的艰苦可想而知。他们在盘山公路上艰难骑行的身影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让沿途的人们由衷地赞叹和钦佩。他们表现出的渴望成长和努力进取的原动力强烈地打动了我。我关注这群自我磨砺的青年人,并动手创作《去拉萨》这幅作品。这是我即《天骄》之后又一次选择当代现实题材进行的创作。



品欣赏





图片

范一冰

图片

34.jpg

在画画之余,我常常会想:一个艺术家应对其生存的社会心存怎样的责任?当下,世界科学技术的发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在我们享受这些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文明的同时,那人类的未来又将会怎样?如今的文明在未来又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同时,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冷漠与淡然,未来是否又会是一个人性缺失的时代?有时候,我又想:搞艺术的确是件好玩的事,它让我们可以暂时脱离现实社会带来的世俗与纷扰,在虚与实之间寻求精神解脱,我们在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乐与痛时,又可以利用手中的笔和色表达着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灵魂在现实和未知、精神和超越的世界里得到自我满足。正如贡布里希所说:世界上根本没有艺术这个东西,有的只是艺术家。艺术家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纯粹的灵魂。

文/范一冰


品欣赏





图片

李静

图片

37.jpg

解读绘画作品往往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任何“解读”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误读”。好在美术史恰恰是由误读来书写的。李静的绝大多数作品,都让我有去“误读”的冲动。当你看到她的作品时,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气质,那种女人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常常会一下子就抓住你的心。而笔墨的讲究和大气,又让她的作品深邃耐看。你会觉得有一种感情似曾相识,有一种心境难以割舍,有一种态度无法释然,有一种神秘而浪漫的色彩让你心醉神迷、怅然若失。她没有用文字写过诗,可画面中却有着诗的轻灵与透澈。造型的举重若轻,笔墨的老辣成熟,显示出西画教学打下的基础和国画学习深厚的积淀。我最喜欢的就是她那些有人物的山水画,或者说是有山水的人物画。山水的硬朗大气和人物的妩媚风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相辅相成。她从不谈道,但画里却有着道的清淡和悠远;她不讨论哲学,但画里却显露出哲学的逻辑与智慧;她也不评论文化,可作品里却渗透着文化的底蕴和厚重。我猜她对技法的运用应该是很重视的,这可能会使她在画画的时候看起来并不潇洒。但这一切又都在作品中不露痕迹,最终吸引你的绝不是技法,而是那种浑然天成的意趣与情怀。这一点又实在感觉潇洒得很。这就叫才气。



品欣赏





图片

陆虹

图片

40.jpg 

“色声香味,俱作清供”,以妍丽之色、通透之墨写花草,又分明是轻微淡远。陆虹祖籍姑苏,她笔底流传的清丽流美,烂漫天真,亦是她的性情。对中国画的热爱犹如她对故乡姑苏城的想念,有她梦想的清影、缠绵的前世,无法忘怀的柔情。陆虹通过笔墨,回到中国画的无限时空,那里,她的情思情感转换成一次次的迁想妙得,画中一唱三叹的曲音画意,清新流美的婉约意趣是生命体验的流光溢彩,国画艺术于她,便如“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有了特别的意义,有了无上的美好。


品欣赏





图片

张玲丽

图片

43.jpg

第一次看到玲丽的作品,觉得恬静细腻,单纯平和,这种平和朴实的心境所表现的意趣,是现代学画者很难能可贵的。学院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使她在工笔画用线和用色上有着扎实的传统功底。她的作品用色淡雅清丽,一花一枝,疏影横斜,似有暗香浮动,既有宋画的传统意韵和格调,又融入了西画中的构图元素与色彩,极具现代感,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体现出她自己独特的审美气质和精神追求。她作品中始终静守着自己的那份纯静,表现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静逸之美,凭借着多年的艺术修养和积累,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理解很好的融入到画面中,而在她的绘画中表现出来的那份宁静,反倒显得新颖和清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杨琪)


品欣赏





图片

杨平

图片

图片



以传统水墨媒介表达个体对当下感觉,已有不少优秀艺术家做过极出色的探索,这也使得他们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艺术家杨平,自觉将视角投向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消费时代。而且,从她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常用具有个性特点的图像方式表现一些青年女性的渴望与向往,以及他们孤独、失落、忧郁、彷徨、迷茫的情绪,相比起来,她新近创作的《时光系列》,因以花由盛而衰的过程,象征了女人的一生,显得极富哲理。难能可贵的是,通过不断探索,它不仅成功转换了传统没骨画法,还很好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元素,进而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表现风貌,非常不容易。

我曾经见过杨平的书法作品,不要说在她这一辈艺术家中是出类拔萃的,就是与上一辈艺术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相信在今后的创作中,他肯定会将自己的书法功夫更好融进去,并使自己跃上新台阶。

杨平既年轻又有才,既勤奋又好学,加上她有很好的导师,一定会有不可限量的前程,对此,我且拭目以待。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许莹

图片



田黎明说许莹心性单纯,纯朴而恬静。她的水墨人物透着积极进取的人文意识,人物造型朴实、基本功扎实,人物结构的形式具有内在的力量,显现了她对造型感觉与笔墨的智慧,并在造型形象中培养起敦厚的主体意识,逐渐托出精微的理性贯穿其中。许莹的乡土人物画所形成的笔墨语言有着淳厚的泥土气息,画面的整体造型在自然与乡民的体验中得到了内在的提升。在都市人的写生中,许莹把都市潜存的矛盾应用于理性造型与笔墨结构里,以不规则边缘结构的意象生来象征人物状态,刻画了一群群依附于都市边缘的普通人,显示出她在造型语言上的厚度。一方面在笔墨语言中提纯乡土的纯朴心性。她的笔墨与造型从本体上融入了当代的人文语境,以挚真的笔墨感受与造型个性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2007年5月于中央美院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袁玲玲

图片

图片



对于很多人物画家来说,将自己从西画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创作出有中国意味的艺术形象才是长久的课题。所以画家还要认识到色彩之外的其他艺术元素和手法,并且学会使用它。从玲玲《清尊素影》系列来看,她所关注到的是艺术原理中的“画外音”理论。“画外音”是新工笔绘画的一大特征,第一位运用这个原理的画家可以占尽天机。当“画外音”成为普遍现象时,留给画家的门径是很窄的。玲玲在尝试运用“画外音”原理时,步子迈得很谨慎,原则也很明确。她没有拿着剪刀和浆糊去制作符号,而是守住传统,从传统中吸取养分。

玲玲较早实践“画外音”原理的作品,同样可以举《似水流年》的例子,她在画中加入了壁画元素,除了比较明显的莲花与化生佛隐喻怀孕生子之外,还有蔓延整个画面的装饰性花纹,它们显然是从壁画中的装饰花纹演化而来,表达了情意绵长、永无止期的“画外之音”。

在接下来的《清尊素影》系列里,我们可以看到玲玲在花卉上所做的努力,女人和花卉成为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元素。玲玲找到了自己求索的方向,但是想要升级,却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她需要一片“厚土”来滋养画中的女人和花卉。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杜雨霞

图片

图片



喜欢雨霞的画,还不止是因为画图中凝固的那些亲切而温存的片刻,也不止是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悠然、闲适的态度,更因为她作品中含蓄且动人的色彩:明净、清丽与雍容、浓烈相映成趣,如同一枝寒梅在冰雪中绽放,又如同她的名字一样——一抹红霞在雨中盛开。

在这样一个炎热而奔忙的夏季,当这一幅幅作品在我面前展开的时候,一股清冽之气油然而生,那水净沙明的宁谧和安详如同此刻陪伴在身边的夜风。那一份清澈,摇荡着来自心灵深处的那一抹幽微动人的灵光。


                                    文/刘东宇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迪

图片

图片



艺术的有形之迹乃为无形之生命轨迹而存。                   

以一支激情的笔彩绘心中的灵犀天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情感体验、感悟自然的生机与造化,将自然与花卉的生命节奏与韵律,诗意的情态、意蕴转化为绘画语言,让笔下的自然与花卉再开新生。                                  

在师古而不泥古中探究画理画法,以大同的视野关注与体悟日常与自然。博观而约取,以匠人之心,琢时光之影。

在有意无意间,以刚柔相济,合乎中道为旨,得苍健之婀娜多姿,雄壮中显隽秀之色。

境由心生,象随笔化,发乎笔而生于心,而后方能臻于物我不二之境。

创真非似,明物质而本吾气。 

绘画于我而言,似游戏,是宣泄情感的自娱自乐,足以抚平心灵的褶皱。似鲜活惬意的灵魂游走,是防御抵挡现实层层不尽的焦虑;是最华丽璀璨的梦;也是最不危险的放纵。

把黑夜化为白昼,把生死绘成永恒。

绘画是扇门,关上门,尘世在外。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严

图片

图片



王严同学在绘画创作上始终能够坚持在写生中提炼、创造形象与营造意境,并有能力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要表达的对象去选取表达方式和方法,她抓住了中国诗情对自然的现代朗照,把中国传统的诗情融合到现代人对草木鸟兽的表达中来。她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绘画创作结合起来,并制定了目标,这给她不断的自我进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她的个性比较平实,以一种细腻和安静的方式来观察自然,所以营造画面时可以追求一种和谐中的矛盾,平静中的张力,单纯中的丰富,这也是符合她自身特点的内敛的,文雅的、安静的画面感觉。

文/ 郭怡孮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程灿

图片

图片



五代以降,山水一科昌熾,渐至画坛宗盟。诸家流脉既多,绘事仪轨重繁。宋元而下,道统巍峙,后学者踪武遗制,趋步探源。或范摹往昔之佳构而难脱滞凝,或臆造渺妄之奇境以博誉逞绝,皆归谬矣。

吾友程灿,中州人也。笃习山水積年,藝學兼攻,孜矻以进。善写巨帧,丘壑自营,气脉通贯,法度谨饬。有墨笔者,天机蕴藉而陶乐;有设色者,清幽简淡以隽雅。洪谷子《笔法记》有云:“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观程灿之作,林泉幽邈处,一派自在疏放之气宛在。

程灿乃陈平先生之女弟子,近年又隨何加林先生做博士后,门风所及,古典根柢深植其里,而笔墨妙悟处复能出独具新象,洵可贵也。古人解画尚文,制山水者尤重箧笥之润濡。程灿尚在盛年,实乃遍览群籍、吐納古意之佳时,若能以学养艺,画境擢拔可期矣。

文/陈鹏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纪琳

图片

图片



就专业角度来讲,术业有专攻。多数文学领域的学者深谙诗学,略通画论,对于画作的美学接受往往仅停留在审美批评层面,鲜有潜心艺术实践者。而能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精通艺术创作技法的同时还能博采众长,用丰富的理论不断影响实践,再从作品中反观自身,形成体系,使作品较一般专业画家更有风格、更有特点者可谓凤毛麟角。


而纪琳恰是这样一位才女子,自幼受家舅著名画家冯梦白先生启蒙熏陶,多年来,笔耕不辍,山水、花鸟,写意、工笔多有尝试,较擅长工兼写的花鸟作品。在她的画里,你闻得到果香,听得到花开,尝得到落雪,品得到茶茗。在她的世界里,花卉、虫鱼、鸟兽都构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无论是跃动的松鼠还是静谧的花卉,都体现了在现代化进程的语境中,基于她对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上进行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段皎

图片

图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

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着,艺术作为现实世界的映像,作为艺术家对现实世界关照之物化物,也肯定将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但新的时代,以新的姿态出现的艺术,却并不能割断其与历史的联系,任何艺术门类和艺术品种的发展,几乎都同时伴随着向历史的探源。

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这种承继性,有时并不是直接陈继上个时代的艺术,相反,倒是在否定上一个旧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向自己更远的历史去寻根和探源,从文艺的“形式”与文艺的“精神”两方面去寻找借鉴。

这是艺术史必然会有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文/段皎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梅婉婷

图片



梅婉婷的作品清澄静谧,没有一点浮尘,我想这源于她对自然事物的敏锐观察和她的审美追求,以及独特的提炼概括的能力,她在描绘的过程中去掉了大量繁复的东西,来描绘她认为最代表事物的本质的东西,因而使画面非常单纯,纯粹,而单纯,纯粹的东西更能容易帮助人们认识,理解事物,一般来说单纯的东西往往更有力量。

梅婉婷的很多作品表现郊野柳岸等自然风情,手法细腻精微,她的作品给人一种简远荒寒之感,她善于利用点和线等一些形式语言,同时也善于运用水墨来营造氛围,这些形成了她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个人风格,梅婉婷的写生手法和她的创作一脉相承,注重感受,注重细节的表达,注重对表现的对象的提炼,概括,整理,但她这种提炼概括又不是程式化的表达,而是注重生活的体验,画面保持着对生活的新鲜的感受。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牛文娟

图片

图片



眼睛在行走

思想在漫游

缓急的节拍

编织着乐感

我想

有秘密藏在灯光里

忽隐忽现

好奇、冲动、激情

混杂远方的音乐

敞开胸怀

露出久违的翅膀

飞翔在这极度幻妙的夜色

它似乎在试探着你的心灵

清晰、模糊、溃散、极速

突然隐约看见远处的自己

宁可被这蓝色淹没

在此宁静的星光下

我听到树枝的低语

我闻到大地的呼吸

我感到微风的抚摸

我知到月亮的关照

萦绕于心

是一阵不安的甜蜜

与一场沉默的使命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韩莹

图片

图片



工笔画力求“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在那些四时山水、山林野趣间,有百花的千种姿态,飞鸟的万种风情,藏着工笔画形似与神似之间的尺度。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对于这个度的拿捏是中国工笔画的各家精义。为了将这形神拿捏得准确,韩莹亲自去寻访山中花事,谷间黄莺,不论晴雨,地点,始终靠着自己的双脚去山野中采风,寻找那些晒过阳光,经历过风霜雨雪,甚至是看起来有些“歪瓜裂枣”的残缺之花。

韩莹与我多年挚友,她的勤奋不必多说,她的业余时间不是在画画就是在读画,利用假期游历国内、外美术馆和博物馆、参与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实地学习经典作品。她用女性独具的慧眼表达了一个自然生态和生活美学相结合的现实世界,简单线条里蕴藏了巨大能量,寻常事物里包裹着气象万千。在学习和亲身体验后的这些年里,她的画风褪去了学生时代的青涩,添加了现实生活的底色,她的当代工笔画呈现了有思考的表达,人物画注重内心的刻画,表达细腻准确;瓜果花鸟作品则笔法清逸,妙趣横生,充满故事性。


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蒲玉杰

图片

图片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蒲玉杰的作品,是在一个叫山水什么的画廊还是展厅,她画一长卷,上有庭院、回廊、树木、草地,清新淡泊而幽静,设色笔墨起承转合无不讲究,一如江南丝竹,至今尚在耳际。但她不是小清新,温婉中有一种刚强,平淡中不乏意趣,像她本人一样,有激昂有慨叹却不失沉静闲逸。那一天其指导教授姚鸣京和徐海也在场,我还特意拉了他们再看蒲玉杰的作品,大家意见一致。

行笔至此突然想起来这不是第一次看蒲玉杰的作品,第一次看是在花家地我的工作室,她经同学介绍让我看作品,我当时匆忙竟没留下印象,看来创造需要有闲,欣赏也需要有闲,否则再好的作品滋味是品不出来的,春风过驴耳。

真正了解蒲玉杰是我任教高研班之后。先前见过的原因,她少了拘束,挤在我旁边看示范听讲座,从她专著的神情,我知道她看了进去也听了进去且是有怀疑精神的人。今天想起来都成旧话,她早已自成一体,有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自己的艺术思考。

文/闫新生


品欣赏


图片



图片